首页/会议活动/历史活动
亚信绿色低碳城市建设研讨会 专家观点集锦
2022-11-21

 2022年是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简称亚信)成立30周年。为丰富亚信30周年环保合作成果,落实中方领导人在亚信第六次峰会上的倡议,2022年10月31日,亚信绿色低碳城市建设研讨会在北京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形式成功召开。会议由中国生态环境部指导,中国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主办。

 来自阿塞拜疆、巴林、孟加拉、柬埔寨、哈萨克斯坦、卡塔尔、科威特、俄罗斯、塔吉克斯坦、泰国、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白俄罗斯等13个国家,亚信秘书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学院、世界资源研究所、世界经济论坛、大自然保护协会、自然资源保护协会、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儿童投资基金会等国际机构,中国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部及直属单位,北京、上海、重庆、青海、陕西等17个地方省市环境主管部门,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长江三峡集团、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等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与企业界代表共150余人出席会议。

图片1

 本次会议旨在分享亚信国家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经验,交流绿色低碳技术,探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经验,深化亚信环境领域信任措施合作。会议包括开幕时段、“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与措施”、“绿色低碳技术与实践”、“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经验”主题单元,以及会议讨论与总结环节。

图片2

 开幕时段由中国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二级巡视员崔丹丹、亚信秘书处副执行主任迟方、中国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战略处处长刘杨、中国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主任丁丁、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建筑节能处处长林岚岚分别致开幕词。

 崔丹丹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立足城市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通过产业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低碳城市试点建设、“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气候投融资试点、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等,推进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她强调,恰逢亚信成立30周年,中方作为亚信环境领域信任措施联合协调国,将继续推动亚信绿色发展领域合作。她建议亚信国家凝聚促进绿色发展的共识,培育区域绿色发展新动能,深化绿色发展多双边合作,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亚洲方案”。

图片3

 迟方指出,前不久召开的亚信第六次峰会通过决议,启动将亚信转型为地区性国际组织的谈判进程。绿色发展、经济脱碳是亚信峰会提及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次会议以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为主题,契合亚洲国家关切,也符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希望亚信国家加强协作,共同行动,推动建设绿色、健康、安全和更加可持续的经济。

图片4

 刘杨指出,中国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并建设性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在低碳城市方面,中国自2010年以来,陆续在6个省和81个城市开展低碳试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同时,与许多国家在城市层面开展低碳交流合作。未来,期待与各方构建务实合作伙伴关系,分享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经验,携手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图片5

 林岚岚分享了中国城乡建设领域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政策与措施。她表示,城乡建设是中国碳排放的重点领域之一,实现2030年碳达峰的任务艰巨。因此,愿与各国一道,为全球减缓气候变化作出贡献,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图片6

 丁丁介绍了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开展区域和双多边绿色低碳发展合作的进展和成效,包括交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与实践、分享生态环保研究成果、打造能力建设旗舰项目、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项目等。她表示,站在亚信30年的新起点上,中心将进一步增进城市间对话交流、深挖绿色技术合作潜力、加大碳金融领域合作力度等。

图片7

 第一单元“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与规划”旨在分享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法规与措施,由中国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处长王语懿主持,来自中国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俄罗斯经济发展部、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生态与环境保护委员会、柬埔寨环境部、巴林最高环境委员会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局、北京市生态环境局7名代表分别介绍了全球环境治理进展和挑战,以及中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柬埔寨、巴林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与措施。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主任丁丁介绍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整体进展,重点分享了中国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经验,包括“无废”城市建设、低碳城市试点、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等。她表示,中国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高层对话交流,加强气候变化对话与立场协调,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取得积极成效。中方愿与亚信国家继续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和城市低碳发展合作,为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涂瑞和在视频发言中分享了全球环境治理的新信息、新进展和新挑战,强调了城市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性。他建议,亚信国家在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应发挥协同作用,建设具有气候韧性城市的基础设施,注重发挥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作用,减排与适应并重,将气候适应纳入中长期的城市发展战略和政策之中。

图片8

 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处长梅尔吉娜、顾问克拉希纳在联合发言中介绍了俄罗斯应对气候变化制度与体系,并以莫斯科、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地区、萨哈林州为例,分享了俄罗斯绿色低碳城市建设项目经验与低碳发展的措施。

图片9

图片10

 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生态与环境保护委员会首席专家萨尤拉·阿卜杜拉耶娃结合乌兹别克斯坦的生态特征,介绍了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气候变化现状,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城市建设行动和国际合作等,重点分享了《2019-2030年乌兹别克斯坦向绿色经济过渡战略》实施情况。

图片11

 柬埔寨环境部绿色经济处处长丁明阳分享了柬埔寨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和进展,分析了柬埔寨在可持续城市建设方面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他表示,柬埔寨现行的可持续城市规划为实施绿色城市项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进一步促进可持续城市建设,柬埔寨需加强国家和地方机构协调能力,公私合力推动低碳发展。

图片12

 巴林最高环境委员会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局环境专家默罕默德·巴希尔表示,巴林一直以来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活动,并在2021年宣布2060年达到净零排放。为实现这一目标,巴林设立了2035年前减少30%温室气体排放、加大可再生能源使用率、投资碳捕捉相关技术等中长期目标和行动,推出“绿色恒、久、远”造林项目等。

图片13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气候变化中心主任邱大庆从北京市低碳行动与成效、“十四五”规划两方面介绍了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进展。他强调,北京市在绿色低碳发展取得较大成效,主要是得益于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实现清洁化调整、重点领域实现碳减排增汇、碳市场实现稳步式发展。他表示,在“十四五”期间,北京市将持续推进低碳循环发展,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质量保护。

图片14

 第二单元“绿色低碳技术及实践”旨在交流各国城市建设过程中在应对气候变化、减污降碳、清洁生产、绿色生活等方面的创新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案例,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气候政策室副主任熊小平主持,来自哈萨克斯坦生态、地质与自然资源部、清华大学、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学院、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中国水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共6名代表分别介绍了哈萨克斯坦温室气体排放领域的政策法规、可信碳足迹的数字化实现、中亚国家气候变化与能源发展、中国-白俄罗斯“巨石”工业园生态化建设进展、加速建筑脱碳的最佳实践,以及分布式下沉水处理创新技术等。

图片15

 哈萨克斯坦生态、地质与自然资源部气候政策与绿色技术司低碳发展首席专家达娜·阿尔达别尔格诺娃介绍了哈国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领域开展的工作。她表示,哈萨克斯坦正在制定《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战略》。作为一个经济高度依赖能源的国家,哈萨克斯坦通过不断完善国内法律和制度、推动相关领域电气化、引入最佳可得技术、开展碳交易等措施,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图片16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徐明阐释了可信碳足迹的概念与应用。他表示,绿色低碳发展需要碳足迹,针对碳足迹中面临的数据和认证两大难题,需要建立可信碳足迹体系,而数字空间技术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图片17

 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学院高级研究员阿赫梅多夫分享了气候变化对中亚地区能源影响的研究成果。他表示,应通过提高能效,推动能源市场化,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强地区间的政策对话和技术合作等措施,共同应对能源安全方面的挑战。

图片18

 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环境保护主任工程师伊琳娜·日武莉科介绍了中白“巨石”工业园的建设情况,分享了园区围绕高标准环保要求,在节能、生活用水、固废处理、园区绿化、交通电气化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与技术实践。    

图片19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中国可持续城市项目主任潘支明介绍了建筑领域脱碳的必要性和面临压力与挑战,并通过国内外实践案例,分享了各国城市通过减少能源总体需求、化石能源和高碳材料使用,增加可再能能源、建筑与城市能源系统融合,提升建筑智能化水平等措施,推动建筑脱碳并取得积极进展。

图片20

 中国水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房勇分享了分布式下沉水处理创新技术、成果转化及实践案例,并表示将推动相关技术“走出去”,为“一带一路”国家生态环保提供更好服务。

 第三单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经验”,旨在分享各国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与运行方面的经验与实践,来自柬埔寨环境部、国家开发银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中华环保基金会、北京绿色交易所有限公司共5名代表分别介绍了柬埔寨、上海市、北京市碳市场建设经验、国家开发银行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举措,以及中华环保基金会助力碳减排的工作进展和建议。

 柬埔寨环境部副国务秘书帕里斯·卓普对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机制下向柬埔寨提供设备、物资援助表示感谢。他强调,柬埔寨虽然是低碳排放量的小国家,但依然承诺改善全球气候变化,并在碳交易市场建设方面开展了省市试点项目,取得良好成效。

图片21

 国家开发银行行业三部绿色金融处处长刘扬从服务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助力重点产业优化升级、支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助推绿色低碳的科技创新、健全绿色金融体系、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加大低成本资金供给、强化组织保障和能力建设等方面介绍了开发性银行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举措与部署。她表示,下一步,国家开发银行将把绿色低碳金融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发挥好国家开发银行和绿色金融主力银行的优势。

图片22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冰清介绍了上海碳交易市场建设历程和运行情况,分享了上海基于市场需求开展的碳金融创新和推进碳普惠机制建设实践。同时,依托上海浦东新区将作为首批国家级的投融资气候试点地区,建设气候投融资基础设施,促进机制建设和产品创新、对接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推动形成气候投融资新平台。

 中华环保基金会副秘书长房志围绕森林碳汇、草原碳汇、海洋蓝碳等分享了基金会在碳减排、碳达峰方面的工作进展,以及基金会在推进绿色交通、绿色包装、绿色快递等方面的实践,并对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提出相关建议。他表示,亚信国家在绿色低碳城市建设领域合作潜力巨大,未来应加强绿色交通、绿色出行、绿色包装、绿色邮递、绿色建筑等方面合作。

图片23

 北京绿色交易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邹毅介绍了北京碳市场建设及运行情况。他表示,北京碳市场是基于城市排放的交易体系,大多控排企业来自于建筑和交通领域企业。他强调,北京碳市场更加注重顶层设计和能力建设,交易模式丰富多样,未来愿与国内外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工作。

图片24

 在会议讨论环节,6位中外方代表分别做观点陈述,并就深化亚信绿色低碳城市建设合作提出建议。

 阿塞拜疆生态与自然资源部国家水文气象局国际合作与公共关系处处长福阿德·胡姆巴托夫分享了阿塞拜疆低碳城市建设政策、措施与实践经验。他表示,阿塞拜疆将以创新为驱动,加强国际合作,到2030年努力实现绿色能源高效利用。

图片25

 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华区政府事务主管夏冰表示,世界经济论坛作为推动公共与私营部门合作的国际组织,一直努力推进气候变化集体行动,包括组建气候行动团队、发布《中国绿氢赋能措施建议报告》、宣传国内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优秀案例、落实道路和航空运输领域减排倡议落地等。未来,愿继续深化与中国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合作,推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

图片26

 世界资源研究所可持续城市项目研究院邱诗永表示,近年来,世界资源研究所可持续城市项目聚焦中国城市开展碳中和相关政策研究,落地实施地方试点项目,搭建碳中和城市数据平台,加速中国城市近零碳排放转型,助力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图片27

 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气候行动规划中国区技术经理毕云青分享了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在中国会员城市制定和实施的气候行动规划进展。她表示,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愿为国内外城市搭建经验交流桥梁,加强低碳城市建设领域合作,促进城市间互学互鉴。

图片28

 中国进出口银行客户服务管理部三级经理陈磊表示,中国进出口银行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履行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中国进出口银行将聚焦清洁能源、节能减排、企业绿色化等重点领域,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全面提升环境、社会和治理水平,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助力中国企业出海。

图片29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张清香介绍了陕西在深化气候适应性城市试点方面的工作进展,并表示,愿与亚信国家加强低碳城市建设领域合作与交流,学习低碳城市建设相关经验,持续深化陕西省绿色低碳城市发展。

图片30

 会议总结环节,中国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处长王语懿表示,本次会议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共识广泛,中国作为亚信环境领域信任措施联合协调国,愿与各方一起坚持和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通过加强沟通交流、分享绿色低碳技术、发展绿色金融等,深化环境领域协作。

图片31